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彰显党的卓越领导力

发布时间:2020-10-31所属栏目: 领导力密码 来源: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一研究部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虽然有新冠肺炎疫情的深刻影响,但我们有充分信心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站在这样一个历史节点上回望过去,我们不禁感慨万千。事非经过不知难,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程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力。

一、思想引领力 :从新时期的“小康”到新时代的“中国梦”

      领导者的领导力表现为多个方面、多个要素。其中首要的是思想引领力。如今的中国社会,小康和中国梦,不仅仅是一个概念和目标,更是一种思想和文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围绕实现小康和中国梦目标,探索形成了一套思想体系,引领中国航船劈波斩浪前进。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小康”并不是一个新词。早在 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出现了“小康”一词。但是,数千年来“小康”“大同”这些语汇,只是人们理想中的社会状态,从来没有实现过,也从来没有找到实现的真正途径。

到了 20世纪80年代初,儒家提出的“小康”理想,被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邓小平所继承并改造,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步关键目标。原先,党制定的目标是在 20 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但是,邓小平经过反复考虑,认为这个目标实现不了。因此,1979年他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一个词,叫“中国式的现代化”。1979 年12月,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进一步为“中国式的现代化”取了一个非常具有中国范儿的新名字——“小康之家”。从此,这一具有中国特色、富有中国气派、带有浓浓中华文化韵味的词汇,开始响彻中华大地。

调整发展目标只是第一步。在此基础上,邓小平把发展目标同时代特征和社会主义本质紧密联系起来考虑,在实践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发展,又先后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向前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巨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后,我们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鲜明地概括为中国梦。中华民族是极富梦想精神的民族。在古代,嫦娥奔月、愚公移山等神话故事,就从一个个侧面深刻反映了中国人的这种敢于梦想、执着奋斗的精神。近代以来,实现民族复兴成为中国人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战略思想,将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贯通中华民族的历史、现实与未来,生动形象、简明凝练,极具感染力和号召力,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这一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也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话语体系,成为国际社会读懂中国的一把新钥匙。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党的十八大后,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总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行艰辛探索,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全面小康社会即将建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战略谋划力 :从“三步走”到“两阶段”战略安排

     大的思路、大的目标确定之后,接着就需要进行战略谋划,明确战略路径、时间表和施工图。这是实现领导目标、贯彻战略意图的关键环节。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小康目标确定之后,逐步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即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到 21 世纪中叶,中国经济建设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在 20 世纪 80 年代内,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 20 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 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在邓小平看来,第一步为第二步打基础 ;实现小康这个第二步目标,又能为中国实现现代化这个第三步目标打下坚实基础,这就是中国的“雄心壮志”。这“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在 1987 年党的十三大上得到正式确立。

事实上,在 1987 年明确“三步走”战略步骤的时候,第一步目标已经提前实现。到了1995 年,第二步战略目标也提前实现了。这样,1997 年 9 月,在 20 世纪即将过去,21 世纪即将来临的时候,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 21 世纪第一个十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年时、到新中国成立 100 年时的发展目标。由于这个战略步骤也分为三步,并且是对“三步走”战略第三步的细化和具体化,因此被称为“小三步走”战略。这个“小三步走”战略步骤的第二步和第三步,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和新中国成立 100 周年的战略目标,在党的十八大上被明确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2020 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就要实现。从 2017 年党的十九大到2022 年党的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上,党的十九大就担负着对“小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行进一步规划设计的使命。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中国发展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从 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 1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 15 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样,党的十九大实际上形成了一个新的战略安排,这就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战略安排,不仅意味着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整整提前了 15 年 ;而且提出了“现代化强国”这一标准更高、内涵更丰富的目标,是对“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发展和提升。

通过这个新的战略安排,人们对中国从2017年到 2049年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轮廓式的了解。从普通老百姓的视角来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不再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概念,而是切切实实、可以预期、通过努力就能达到的目标。人们对于未来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感。

      在这一新的战略安排之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战略谋划,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黄河流域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海南自由贸易港等战略。这些重大战略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战略支撑,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略支撑。

三、组织执行力 :真抓实干、久久为功

      有了好的蓝图之后,必须提高执行力,精心组织、狠抓落实。这是实现战略意图的最后一环,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战役实施与战略谋划同等重要,如果只有谋划而没有实施,再好的蓝图也必然是镜中月、水中花。

中国共产党是崇尚实干的执政党,而不是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在路线方针、战略规划确定之后,党总是发挥自己的组织动员优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共同为实现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并且这种努力和奋斗是连续的,是一任接着一任干,而不是朝令夕改、翻烧饼。这种接续奋斗、久久为功的优势和特质,是中国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脱贫攻坚来说,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这种强大组织执行力。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人民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先后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 年)》,使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贫困地区面貌发生根本变化。

      党的十八大后,中国的脱贫事业到了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冲刺期。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理念,采取超常规举措,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扶贫脱贫工作。

2015 年 10 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明确到 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全会结束后不到一个月,中共中央又召开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脱贫攻坚进行全面部署,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号召全党,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把精准脱贫作为要坚决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许下的庄严承诺。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许下的承诺要坚决兑现。作为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对扶贫脱贫这件事紧抓不放。2015年以来,他先后7次就打赢脱贫攻坚战召开专题座谈会,每次围绕一个主题,同时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针对扶贫领域出现的会议多填表多检查多、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问题以及松劲懈怠、急躁厌战情绪和消极腐败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把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驰而不息、落实落细。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中共中央明确将2018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确定 2019年为基层减负年 ;2020年4月中央办公厅印发通知,强调全面检视、靶向治疗,持续精准施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党的十九大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巡察,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优良作风保证。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的十八大后,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截至2020年2月底,全国832个贫困县中,未摘帽县只剩52个,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中国减贫方案和减贫成就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许多发展中国家希望分享中国减贫经验。

中国的减贫成就,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鲜明政治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以及党密切联系群众、与人民一块苦一块干的群众优势。这些都是我们党的独特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卓越领导力的重要奥秘和不竭源泉。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一研究部处长、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