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廉守正行致远

发布时间:2024-03-10所属栏目: 廉政文化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年交之时,央视推出一档节目,《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节目再现了八位宗师波澜壮阔的人生故事,让观众沉浸式享用来自于历史文化的精神力量。节目中,柳宗元瘦削孤寂的身影,千思凝重的眉头,尤是一份傲然独守留驻在我心头。在此之际,由山西省纪委监委、省委宣传部指导,省作协和山西出版传媒集团编撰的《山西廉政文化丛书》出版发行。陈为人执笔的《民役官鉴柳宗元》,就是其中一册。

  柳宗元,山西河东人,文名古今,被后世奉为一代文学宗师。《江雪》万千孤独,《永州八记》的游记名篇,寓言小品的内方外圆,他以自己的创作践行着“文以明道”文学理想。阅过《民役官鉴柳宗元》,细细思量才明白,他所提倡的道不仅是文学的“道”,更是政通人和的“道”,是中国文人士大夫孜孜以求的君子之道。“天恐文人不尽才”,令人戚然的是,行道难!孔子一生为王道奔波,终叹“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屈原上下求索却只留得绝望投江的结局,司马迁在腐刑的屈辱下“发愤所为作也”,著成史家之绝唱。“君子之学,或施于事业,或见于文章,而常患于难兼也。”柳宗元又何尝不复如此。

  面对藩镇割据、宦官持政、党争纷沓,柳宗元痛心疾首,为除弊振兴国纲,与王叔文等革新派推行“永贞革新”。然而,唐朝风雨飘摇,积弊已久,政治上横冲直撞缺乏谋略的他们,注定会失败。柳宗元有文言,“君子遭世之理,则呻呼踊跃以求之于世,而遁隐之意息焉。于是感激愤悱,思奋其志略以效于当世,以形于文章,伸于歌咏。”中国的文人士大夫竭力于用文字在政治现实与理想的失衡间,寻求出路,亦如作者文中所说:“几千年来,中国的文人士大夫,总是身不由己,抑或是殊途同归地落入同一轨迹:文学家官场得意成为政治家,政治家官场失意又回归文学家。”“感激愤悱”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柳宗元文学的成就,以及廉政的思与行。

  “觇文辄见其心”,作者在书中详细梳理了柳宗元在不同时期的作品,浓墨重彩地向世人昭示着柳宗元在不同人生阶段的政治抱负与廉政事迹。在《答贡士元公瑾论仕进书》中,少年时期的他直言不讳地说:“始仆之志学也,甚自尊大,颇慕古之大有为者。”鲲鹏展翅、血气方刚。观柳宗元早期位列朝堂的文章,诸如《唐故给事中皇太子侍读陆文通先生墓表》《送宁国范明府诗序》等,反复强调“书而志之者又十余年,其事大备”,“夫为吏者,人役也”,经年苦学只为报国利民。他是这样讲,也是这样做。他毅然加入革新派阵营,积极推行打击宦官势力、反对藩镇割据、罢宫市五坊使、免苛征恤百姓等政策,力求革除政治积弊。令人戚然的是,这场政治运动顺应历史的发展,但并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变革运动失败后,柳宗元政治上消沉却不消极。在《王孙》中他借对猿和猢狲善恶对峙的描写,大胆刺谏党争。甚至在四面楚歌之际洋洋洒洒写下《故尚书户部侍郎王君先太夫人河间刘氏志文》,悼念王叔文母亲,赞王叔文“坚明直亮,有文武之用”,更相信他们坚守的“利安之道,将施于人”。

  遭贬永州,他愤懑、忧愁,“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他也陷入自我怀疑,“仆辈坐益困辱,万罪横生,不知其端。”最终,他自省自愈,“知我者之善不善,非吾果能明之也,要必自善而已矣。”如许层折,更淬炼了他坚守为国为民的初心。他在《南霁云睢阳庙碑并序》中赞扬南霁云唯守义贞之道,歌颂慷慨许国的壮烈胸怀。《封建论》中对“分封制”进行了宏观的分析,雄辩地论证了郡县制代替分封制的历史必然,更是以《谪龙说》《骂尸虫文》《宥蝮蛇文》《宋清传》等一系列寓言体小品文和传记文,发挥时代“轻骑兵”的作用,于深沉感慨中展现的他“所忧在道,不在乎祸”的廉吏作风和政治情怀。

  思然索然,既不能施政普照四方,那就护一方安泰。在柳州刺史任上,他抑志敛性,布新革弊,赢得了柳州民众的顺从和信赖。去世后,归葬故里,柳州人民依然为他设立柳侯祠堂,供奉不绝,“柳柳州”的时称也载刻史册。千年里,柳侯祠烟火不绝人络绎,这不是迷信,而是爱戴和崇敬。究其根源,是他忧君忧国忧民的政治抱负,中唐乱局中的骚发愈短末路呐喊,以及为生民立命的廉政事迹和正道坚守。

  他始终关注大我,独不计较小我,所以他能与现实和解,但始终不能与自己的理想和解。47岁英年郁终,家无余财,无资发丧,只有孤儿寡母苟活世间。作者在书中总结道,“从柳宗元身上,我看到了政治家、文学家两种命运轨迹的交错际遇。它形成了一个历史时空的交叠点和折射点,捕捉到它辐射出、蔓延出的盘根错节千丝万缕,也就写出了中国几千年来文人士大夫的‘宿命’。”似乎是宿命,但更是柳宗元以及几千年来中国文人士大夫自己主动选择的宿命,前赴后继践行的道义信仰。“夫君子之出,以行道也。”他们或贞贞谏言,或革新除弊,或救世益民,或秉行廉洁,傲然独守为臣初心。以自己所学所思所行,推动文学的发展,撬动历史的进程,更是将士大夫君子精神贯古衔今,融入山河。

  时逾千年,汨罗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淌着,它曾见柳宗元“为报春风汨罗道”,它用萧瑟的水声遥送他南去永州、柳州,它还用凌冽的浪波漾送他的灵柩再归故乡。它将屈子的忠贞,子厚的矢志,娓娓道来。

  “美日寸影,勿尔空过,所见万品,与时并流”。一代代人追寻、探索,一代代人共鸣、效仿,一代代人坚守初心、廉洁奉公。如何让这一切与当今时代发生联系?文学就是最好的媒介。(王珊珊)